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處境或有新變化。
日前,澳大利亞葡萄和葡萄酒協會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下稱"商務部")提出“雙反”復審申請,商務部也在11月30日作出回應。此前借著中國進口葡萄酒行業的發展紅利,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市場收獲頗豐,但在征收反傾銷稅后,澳大利亞葡萄酒向中國的出口商從2382家下降至115家。不過在業內看來,目前國內進口葡萄酒市場同樣表現低迷,就算取消反傾銷稅后,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也要面對更嚴峻的市場挑戰。
記者注意到,澳大利亞葡萄與葡萄酒協會在今年10月31日向中國商務部提交申請,請求商務部就對原產于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的必要性進行復審,11月30日,商務部也發布公告,開啟復審工作。
這一事件還要追溯到2020年,中國商務部在當年7月6日收到中國酒業協會的申請后,于8月18日進行立案調查,最終裁定原產于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存在傾銷,對原產于澳大利亞的進口裝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征收116.2%到218.4%的反傾銷稅。
在雙反調查之前,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一方面澳大利亞葡萄酒擁有零關稅的優勢,相比之下,法國葡萄酒的綜合稅率在46%左右;另一方面,相比于歐洲葡萄酒漫長的運期,澳大利亞與中國市場的距離更近,運輸成本上也有優勢。
特別是2019年,澳大利亞葡萄酒進口進入零關稅時代后,當年中國澳大利亞葡萄酒進口量也超過了法國酒,在總份額中排名第一。土畜進出口商會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國內共進口澳大利亞葡萄酒14757.7萬升,進口額8.6億美元,占到中國市場進口酒總額的35.5%,而到2020年1-6月,這一比例已增長至4成。
記者了解到,在征收反傾銷稅后,酒商進口澳大利亞葡萄酒的成本提高,市場份額也快速下滑。
土畜進出口商會今年1-9月數據顯示,進口葡萄酒中,法國、智利和意大利三國分列進口前三,澳大利亞葡萄酒未能進入前13位。
根據澳大利亞葡萄酒協會公布的數據,自從對瓶裝澳大利亞葡萄酒征稅以來,澳大利亞對華葡萄酒出口大幅下降,截至2023年6月的12個月中,澳大利亞對華葡萄酒出口僅為810萬澳元、100萬升,澳大利亞對華出口商的數量也從峰值的2382家降至115家。
雖然復審工作才剛剛開始,但澳大利亞酒企已經按捺不住謀劃回歸中國市場。
10月23日,澳大利亞知名酒企富邑集團發布公告稱,對于相關進展表示歡迎,并表示希望在取消反傾銷稅后,通過一系列計劃重建對中國的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業務。早在今年8月,富邑集團CEO蒂姆?福特就曾公開表示,將今年高端奔富的全球配額分配時間延遲4-5個月,來應對有可能重新開放的中國市場。
不過相比于2019年,目前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表現已是今非昔比。
從2020年開始,國內進口葡萄酒市場逐步進入深度調整期,2018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金額為28.6億美元,2022年時則被“腰斬”下降至14.3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進口葡萄酒的跌勢略緩,但進口額和進口量依然下降了16%和27%。
在此前的行業論壇上,食土商會副會長于露曾表示,進口葡萄酒市場疲軟,既與現階段國內整體消費需求仍顯不足有關,也與國內酒類市場存量競爭有關,其他酒種擠占了葡萄酒的市場份額。此外,國內葡萄酒消費場景相對單一,商務宴請等社交場景消費占絕對主導,家庭消費場景比例極低。
本報攝影記者 任玉明攝
同時業內也認為,進口葡萄酒市場的低迷,也與酒商在市場營銷中,過度追求儀式化、貴族化,苛求品鑒方式,也阻礙了葡萄酒在國內市場的普及。
而國內的經銷商對于今明兩年的進口葡萄酒消費市場表現感到焦慮,走訪中多位葡萄酒進口商表示手中庫存尚待消化。天津酒商王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年末國內葡萄酒消費依然沒有起色,自己手中還有不少中秋的庫存,此前市場上已有進口商甚至將手中的名莊產品拋貨低價銷售回籠資金,目前公司也更關注銷售問題。